今年暑期,校团委组织九个学院共计三十六支队伍以“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决战脱贫攻坚,投身强国伟业”为主题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全校共有400余名师生共同参与了“云组队”团队项目。西财大青年学子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在助力疫情防控、决战脱贫攻坚、振兴乡村建设、守护留守儿童、了解国情社情等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校团委结合社会热点与需求,组建以“新冠肺炎疫情对基层社区治理的影响”、“关于农村教育资源的需求与供给分析”等为主题的七支实践队展开调研。7月10日起,西安财经大学“再造基层治理队”在西安市展开新冠肺炎疫情对基层社区治理的影响系列调研活动。以西安市长安区五台街道西尧村、滦镇街道东祥村、高新区兴隆街道兴隆社区为代表,探究社区在疫情防控中所实行的具体措施,社区居民对于社区治理的看法,以及基层社区的治理缺陷,了解疫情下社区防控措施的现状和存在的困难,体会到国家政府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态度,认识到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时有效采取应对措施的迫切性和重要性。7月29日至8月7日,“青年志愿者调研队”前往陕西省汉中市汉山镇,进行“农村教育资源的需求与供给分析”的暑期社会调研活动。实践队通过走访调查、入户调研,梳理了当地农村教育资源的实际拥有情况,研究对比当地整体农村教育资源的实际需求,结合实践队员支教过程中总结的实践经验,归纳出当地农村教育存在的短板和不足,给予当地学校及相关部门一定的建议与改善方案。

经济学院组建以“乡村振兴战略下美丽乡村建设三大革命初步成果研究”等为主题的六支社会实践队伍。7月22日至27日,经济学院“秦岭探麓”社会实践队先后走访当地村政府、相关产业和当地居民家中,了解了秦岭北麓地区生态旅游的情况与现状,听取当地居民诉说在生态保护、旅游发展政策下他们生活的巨大变化;队员们还前往秦岭野生动物园、王莽千亩荷花池等当地旅游景点,分析当地产业经济结构发展情况,助力当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交谈过程中,当地村民纷纷表达了对环境治理生态修复工作的赞许与支持。

商学院聚焦中小微企业经济发展,关注疫情期间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现状,组织以“新冠疫情背景下乡村经济发展动态变化的调研”等为主题的七支实践队伍展开社会调研。7月16日至8月10日,商学院“青春有我VDM”社会实践队前往渭南市下邽镇、河南省灵宝市、平凉市静宁县,了解三个地区疫情期间乡村经济发展情况;通过走访河南省灵宝昌盛食用菌有限责任公司、河南帅华果醋有限责任公司等十多家当地企业,分析当地产业经济结构发展情况,探寻乡村发展的新变化。在调研过程中,实践队了解到近年来三地立足自身特色产业,各类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当地脱贫、走向现代化;疫情期间,各中小企业复工复产面临巨大挑战,在政府的支持和公司领导人员的正确决策下,企业纷纷做出调整,推动复工复产工作有序展开。

统计学院组织以“疫情期间小餐馆运营模式的转变”等为主题的三支社会实践队开展调研活动。7月12日至24日,统计学院“TJXY社会实践调研队”开展以“疫情期间小餐馆运营模式的转变”为主题的社会实践调研活动。实践队通过走访消费者和餐饮商家,对此次疫情给商家带来的影响有了初步了解,积攒了不少经验。面对此次疫情,许多小餐馆都面临着关闭或转型,面对这样的经济压力,通过经营模式的改变,缓解因疫情影响带来的生存压力。

管理学院组建以“关于疫情期间对实体经济冲击及政策建议”为主题的“管院少年团”展开调研活动。7月8日至22日,管理学院“管院少年团”社会实践队在西安等地先后走访了服装店、餐饮店、超市等商铺,了解其资金、经营等方面目前的状况,了解商铺在疫情期间经济方面发生的变化;对于企业目前所存在的不足之处、如何恢复受损经济、企业后续发展等问题,少年团结合实际情况和所学知识,针对现阶段实体经济存在的困难与可行性措施与商家进行了深入交流,对如何恢复受损经济、企业后续发展等问题展开讨论探究。

信息学院组建以“宝鸡市政府疫情防控工作落实情况”等为主题的三支社会实践队展开调研活动。7月15日至25日,信息学院“同心燃梦”社会实践队前往宝鸡市金台区,针对各社区施行的疫情防控工作安排,了解宝鸡市金台区政府疫情防控工作落实情况。实践队前往当地政府了解疫情防控工作中存在的重点与难点问题,搜集整理相关数据信息。在调研过程中,当地各社区健全完善“健康码”通行查验机制,做到凭码通行无遗漏,并且还有志愿者服务队伍对小区出入人员进行严格的检测与管控,对当地整体疫情防控工作打牢基础。

文学院组建以“疫情期间线上学习教育情况”等为主题的两支实践队伍展开调研。7月20日至31日,文学院“疫起学习”社会实践队在各队员所在家乡开展社会实践调研活动。实践队通过对疫情下线上教育情况进行材料收集,分析现阶段线上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困难,对进一步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在采访中,通过与学生交流、家长探讨,队员们了解到各地在疫情暴发后迅速响应号召,开启疫情背景下线上教育新模式。
法学院组织以“在新冠疫情影响下脱贫攻坚工作推进落实情况”等为主题的四支社会实践队展开调研。7月10日至20日,法学院“未来可期”实践队分别走访了陕西上庙村、陕西杨家槽村、宁夏闽宁镇、新疆乌帕尔镇四个贫困地区,了解村民的致困原因、脱贫情况和脱贫数据。同时前往当地扶贫产业园区,参观现代化养殖基地,分析当地产业经济结构发展情况;寻找当地村民了解真实状况,询问疫情影响下的贫困户脱贫状态。同时发挥队员的专业优势,向村民普及脱贫工作中的相关求助渠道,介绍相关法律知识,帮助他们在这场战疫中用法律武装自己。

外国语学院结合时政,组织两支实践团队就“中美文化差异下中国青年抗疫体现出的制度自信”等为主题开展调研。7月8日至18日,外国语学院“The11”社会实践队队员走访景洪市新城社区、常州市新北区东海社区、白河县仓上镇红花社区。针对文化差异、制度自信板块,对中国青年抗疫期间体现出的政治自信进行深入探讨。通过走访收集疫情期间我国青年的优秀抗疫事迹和美国大学生对疫情态度的资料调查,了解中美人民对待自由和民主认识差异,更加坚定与认同在此次全球共同抗疫期间,国家制度与治理体系所体现出的优越性。
公共管理学院“蒲公英”社会实践队以“疫情中社区疫情防护措施落实情况”为主题展开调研。7月10日至20日,公共管理学院“蒲公英”社会实践队分别前往以呼伦贝尔牙克石市天一城社区、西安市新房村社区、榆林市榆阳区驼峰路街道金阳社区、汉中市群峰联合社区、韩城市桑树坪镇独泉乡中心社区。了解疫情期间各社区采取的疫情防护措施及具体落实情况,疫情暴发以来各种不同类型的社区都积极地通过不同的方式及时地采取了一定的防疫措施,保障社区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活环境安全,村民们纷纷表达了对社区防疫工作的赞许与支持,同时提出了一些社区防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的方法。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校此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采取了线上、线下相结合,以线上为主的方式进行,由校团委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协调各学院顺利开展各项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利用互联网快速发展带来的便利,开展形式多样的线上调研活动,同时利用微信、微博、校内外报刊、网络等媒体进行充分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通过社会实践了解国情社情民情,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加强志愿服务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他们结合专业特色与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复工复产,助力脱贫攻坚,服务基层人民,展现西财大青年风采,为祖国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