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团内通知 > 正文

共青团西安财经学院委员会2014年工作要点

发布时间:2014-03-02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共青团西安财经学院委员会2014年工作要点

发布人: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4/3/2 13:57:02

本年度我校共青团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团的十七大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在校党委和团省委的领导下,紧密围绕中心工作和团省委重点工作,以“深化实践育人、服务育人、科创育人”为目标,坚持党建带团建加强思想引领创新工作机制落实服务行动突出有效作为,着力完善团学工作品牌丰富第二课堂活动全面推进具有西财特色的共青团事业可持续发展。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创新教育的方式和方法扎实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1.着力开展“团员分类教育引导工程”,加强对青年学生的思想引领。以“团员示范岗”创建为载体,从学习进取、科研创新、志愿服务、文明新风等方面开展团员典型示范教育活动,带动广大团员创先争优,提高团员青年思想政治素质。同时,深入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纪念“五四运动”95周年系列活动、纪念“一二·九运动79周年系列活动,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筑青年的强大精神支柱深化团员青年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2.认真贯彻落实团中央《“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纲要》,以贯彻落实团的十七大精神为契机,深入开展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工程,开办第八、第九期大学生骨干培养班,探索课堂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的“36学时综合教学模式”实施“青马学员社会调研工程”,完善以考试为主、调研为辅、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为补充的综合考核方式全面提高我校大学生干部的综合素质能力,初步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青马工程教育教学模式

3. 扩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积极利用新媒体引导服务青年。加强网络思想教育阵地建设,加大对西财青年网的建设力度,通过与学生密切相关的人人网、微博、QQ群、飞信群等载体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教育活动。办好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网站及微信平台,切实服务大学生个人发展需求。结合团的宣传阵地,利用好校园宣传栏、广播、报纸、新闻网和新媒体,增强共青团宣传引导工作的实效性。

二、实施基层团建“强基固本”工程,不断加强团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4.开展“一院一品”创建活动,加强和创新基层组织建设。通过开展“我身边的青春榜样”网络海选、“十佳团日”评选、“四好支部”创建、团支部干部培训交流会等一系列团建活动,提高基层组织的执行力和凝聚力。鼓励和支持二级学院(部)团学组织结合学院(部)专业特色,开展“一院一品”精品活动创建工作,树立学院(部)团学工作品牌。

5.完善干部考核机制,健全团工作机制。深入落实《西安财经学院基层共青团工作考核办法》,继续完善校团委——二级学院(部)团工——团支部的青团工作三级运行体制,加强对二级学院团工委的指导。

6.着力做好示范典型的培育巩固扩大共青团先进事迹的正面引导效果。做好2014年“五四评优”工作,完善共青团先进集体和个人的评选办法,同时,编辑整理并积极推广先进集体和个人的事迹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效应利用身边先进典型影响和带动团员青年努力营造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

7.加强共青团下属学生会、学生社团联合会、青年志愿者联合会、大学生科技中心、大学生艺术团校级学生组织的日常指导联系使学生团体在发挥对学生自我锻炼、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功能的同时统一思想形成合力积极配合团委中心工作开展活动,教育引导青年学生

三、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拓展计划”,建立学生科技创新培养体系不断提升青年学生创新素质和能力

8.助力学风建设,建立学生科技创新培养体系。积极推进《西安财经学院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条例》的贯彻落实明确工作重点,继续办好“大家讲坛”和大学生学术科技节等重点项目支持各二级学院大力推进学术活动创新发展。通过“博学杯”项目、“挑战杯”项目、“尚能计划”项目、“立业计划”项目的组织实施,开展“西安财经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拓展证书”认证工作,夯实学生科技创新培养体系的基础工程,服务于学生职业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在此基础上,建设校“博学杯”为支点,以全国“挑战杯”竞赛为龙头、以各二级学院专业竞赛为基础、以学生科技活动基金为导向、以“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拓展计划”为载体、以社会实践为辅助的西安财经学院“创意、创造、创业”的学生创新培养体系。

9.以各级赛事为依托切实做好科育人工作。组织好我校第七届“博学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第八届“博学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第九届“知识产权杯”陕西省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第七届陕西省科普知识竞赛等相关赛事,通过开展第二届本科生学术科技论坛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活动,激发学生科研积极性,为学生搭建展示创新思维、提升学术基础、提高综合素质的平台;切实做好2014年度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的选拔工作重点扶持有潜力的学生科研项目推选优秀作品参加第届“挑战杯”陕西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和第十届“挑战杯”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争取参赛成绩再上新台阶

10.稳步推进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与大学生创新创业交流中心的建设,推动青年就业创业促进工作的继续进展。

(1)加强与省人才交流中心的合作,办好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精英汇”,展示学生创新创业成果,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理念。积极争取各方资金,充实基地建设。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团省委、省人社厅、省教育厅举办的各项创新创业活动,落实创新创业成果;

(2)加强与教务处、科研处等部门合作,探索将第二课堂融入第一课堂的有效途径,建立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互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强化与我校相关就业指导部门的合作,根据第一课堂教学课程设置,继续向有创业意向的学生编制推荐选读课程目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继续推动在二级院(部)建立分孵化基地,加强合作、实现互动。

(3)积极开展创业实践活动。继续办好SYB创业达人训练营、开办SIYB创业交流沙龙,争取团中央KAB创业教育项目,通过一系列的体验或实践训练活动,培养更多的创业综合型人才,强化学生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者综合素质

(4)办好“青春创业大讲堂”。扩展合作企业及创新合作模式,带动更多学生参与到创新创业工作中。紧密联系优秀创业毕业生,为通过邀请校友回访,在母校做创业、就业讲演介绍、座谈会、报告会的形式,建立毕业生与在校生零距离沟通平台。

四、以培育特色和精品为着力点促进校园文化繁荣发展

11.弘扬西财精神,提升校园文化内涵。继续办好大学生文化艺术节,组织好大学生艺术展演,“3.15维权月”系列活动、“我的中国梦-奋斗的青春最美丽”系列活动、第八届女生节系列活动、首届汉字听写大会、第四届“三对三”篮球赛、第四届“校园之星”风采大赛、陕西省高校国旗护卫队交流会,努力建设以“西财特色、育人为主、一流水准”为目标的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系统工程,切实推进校园文化大繁荣。配合二级学院开展毕业季晚会等丰富多彩的毕业生离校活动,促进文明离校。

12.培育校园社团文化,促进社团发展。促进通过举办第五届国学诗演会、十佳社团表彰大会、第八届趣味运动会、第七届社团联谊晚会等特色鲜明的社团活动,着力打造校园文化精品,发挥第二课堂育人功能。加大对特色社团的扶持力度,尤其加大对已有影响、有成效的思想建设类、社会实践类社团的投入与建设,如采薇国学社、奕思辩论社、tlaker英语社、虎克社会实践社等。

13.依托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发扬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把专业教育、素质教育、公共艺术教育、校园文化多元融合,悉心培育校园戏剧的发展;通过新媒体手段,开展“逐梦西财,心随影动”第二届校园微电影大赛,以微电影为载体传播正能量,展现新时代青年学生的责任与担当。

五、大学生社会观察与社会调查百人行动”工作重点,深化实践育人工作

14.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深入研究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定位、目标和工作规范,进一步做好基层需求调研,努力整合各种社会资源为实践团队提供支持和帮助。创新性开展好我校第二届“大学生社会观察与社会调查百人行动”,加大资助和扶持力度。按照全校公开选拨、重点资助的原则,通过分级分层方式开展2014年暑期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继续举办“大学生社会观察与社会调查百人行动”成果展示大赛,激励社会实践团队创先争优出精品。

15.加强校地合作,做好汉阴、柞水、高陵等已有社会实践基地建设,新建洛川等社会实践基地;加强与团省委等上级部门的合作,争取国家级、省部级社会实践专项项目立项;做好社会实践团队导师队伍的建设,落实相关奖励政策。

、以志愿服务三化提升工程核心,提升志愿服务水平

16.不断完善“志愿者服务活动品牌化、志愿服务团队专项化、志愿者注册管理精细化”的“三化提升工程”,不断扩大陕西省高校首家大学生自发成立的公益基金——Angel基金的校内外影响,继续依托大学生支农志愿服务团、大学生支教志愿服务团、青年环保志愿服务团、助残志愿服务团和陕西历史博物馆志愿服务队等专项化志愿服务团队,开展“我们的乡村”大学生支农专项行动、“心心幼儿园”残障儿童关爱帮扶项目、“走进敬老院”亲情陪伴项目等品牌化志愿服务项目,加大正面宣传力度提升志愿服务精神的感召力锻炼学生志愿精神。

17.继续做好西部计划志愿者项目招募选拔工作,加大对西部计划等志愿服务工作的正面宣传力度,提升志愿服务精神的感召力。拓展志愿服务的内容和平台,建设黄埔村等一批大学生志愿服务教育实践基地,引导学生利用志愿服务活动来提升综合素质科学地规划志愿服务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不断提升志愿服务的生命力和号召力。

18.加大对校青年志愿者联合会的指导与投入力度,办好我校首届“大学生公益服务节”,开展好“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切实做好校内志愿服务活动,做好校运动会、迎新生、大型会议等各项活动的志愿服务工作;加强与校外志愿者组织的交流与合作,通过积极参与校外志愿服务,扩大社会影响力。

、认真完成校党委和团省委布置的其他任务。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